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校园网首页

学科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平台 >> 学科介绍 >> 正文
矿产普查与勘探 省级重点学科简介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18-11-08 10:28:59

“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是河北地质大学建立最早的学科专业之一,在近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本学科涌现出一批以“李四光奖”获得者杜汝霖教授、国内著名的古生物学专家、“不寻常华北龙”的发掘整理者庞其清教授为代表的专家教授,为国土资源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业人才。目前本学科覆盖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以及理科“地质学”等四个本科专业,以及“矿产普查与勘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等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2009年通过评估。经过近10年来的建设发展,本学科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近几年,先后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学成果一等奖各一项,已经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我省矿产普查与勘探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在学科梯队建设、基础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及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幔枝构造与深部找矿技术、岩浆作用与成矿效应和流体物理化学研究、成矿预测与矿床勘查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1)幔枝构造与深部找矿技术:牛树银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自主创新建立了“幔枝构造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了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理论,并在成矿物质来源、幔枝构造成矿控矿作用以及幔枝构造与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进展。在地质找矿理论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深部找矿实践中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潜在经济效益巨大。中科院院士翟裕生教授在为牛树银等《幔枝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一书写序中认为:“幔枝构造理论将当代地学基础研究的一项重大理论成果与区域成矿的具体研究相结合,架设起地幔热柱研究与成矿区带研究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作者们对区域成矿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和进展”。“幔枝构造与资源环境”荣获2011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岩浆作用与成矿效应:以高永丰教授为首的“岩浆作用与成矿效应”研究团队在河北、青藏等地区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通过对太行山北段涞源木吉村斑岩铜矿研究,首次利用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技术给出木吉村斑岩铜矿成岩成矿年龄时限,提出斑岩铜矿化与髫髻山组火山岩有关,明确了该地区的找矿方向。

(3)流体物理化学研究:胡家文教授为首的“矿物和流体物理化学”团队,在多元复杂矿物相平衡理论、地质流体的热力学模拟和一些模型流体及晶体的分子热力学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提出的一种相图计算理论大大简化了多元复杂相图的计算工作。通过对前人工作深入、系统的分析,建立了相图拓扑分析与矿物共生分析的一种通用理论和方法,不仅极大地扩展了原有理论的适用范围,同时也为不同条件下相与组分的热力学处理提供了统一的方法和理论解释。这些结果对相图计算及拓扑分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成矿预测与矿床勘查研究:以王宝德教授、(马国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首的“成矿预测和深部矿床勘查”团队,长期从事太行山地区成矿预测和深部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丰富的找矿实践经验,成绩斐然。他们先后完成了大湾大型锌钼矿详查,木吉村大型铜(钼)矿、独山城铁矿、连巴岭铅锌矿等多项大型矿床的勘查项目。例如,通过对木吉村大型铜(钼)矿的勘查,探明该矿铜、金、银、硫达到大型,钼为中型的多元素共伴生的大型矿集区,是华北地区找矿的重大突破,被列为国土资源部地质找矿十大进展之一。曾获省部科技成果奖一、二等奖5项。

未来本学科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学术梯队,进一步凝练凸显学科特色,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提升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努力承担国家和省部的重大科研项目。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本学科早日进入省级重点学科行列,争取“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领域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关闭

版权所有  © 河北地质大学 发展规划处 Copyright@2016,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字15002650号